川普再度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卻是臺灣企業「超車」大廠的絕佳時機?!

2025 年 1 月 20 日,隨著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政策宣佈,全球減碳行動受到了重大影響。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減少對氣候協定的承諾,不僅削弱了國際合作的協調性,也讓部分國家和企業可能放鬆減碳力度。然而,供應鏈壓力並未因此消減,尤其是歐盟等地仍對碳排放管理有著嚴格要求,全球品牌和採購商仍需要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維持高標準的碳盤查能力。

A man signing a doc for withdrawing from Paris Agreement

供應鏈需求仍然強勁

即使美國政策鬆動,國際供應鏈的需求仍然持續強化,以下因素支撐了這項趨勢:

  • 企業自主目標的穩固性:Apple、Microsoft 等大型企業的碳中和目標已經內化為長期策略,撤銷承諾將嚴重損害其品牌聲譽與市場信任。
  • 國際市場壓力: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政策,要求供應鏈企業提供詳盡的碳排放數據,臺灣企業如能達成高標準,將能順勢而為。
  • 投資市場對 ESG 的需求:資本市場越來越重視 ESG 表現,忽視永續目標可能導致投資者信任危機。
  • 員工與消費者的期望:對於年輕世代而言,永續是選擇品牌與雇主的重要因素。
  • 技術發展的不可逆性:大型企業已投資大量資金於綠能與減碳技術,未來只會加強對碳管理的重視。

臺灣企業的競爭機會

美國政策的鬆動反而為臺灣企業創造了「超車」的機會。隨著部分美國企業可能減弱減碳力度,臺灣企業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脫穎而出:

  1. 展示高標準碳管理能力:臺灣企業可以藉由引入國際認證的碳盤查標準(如 ISO 14064 或 GHG Protocol)、主動接受第三方查證,建立詳細且精準的排放數據清冊與報告。透過定期公開碳排放報告,除了能展現在供應鏈中的價值,也提升與全球採購商合作的機會。
  2. 滿足嚴格的供應鏈要求: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推行,供應鏈上游企業需提供更透明的碳排放數據。臺灣企業若能提前佈局,透過專業碳盤查系統完成範疇一、二及部分範疇三的排放數據整合,便能快速適應這些新要求,確保不因缺乏合規性而被排除於國際市場之外。
  3. 填補國際市場空缺:美國部分企業因政策鬆動可能在減碳力度上出現停滯,這為臺灣企業提供了彌補市場空缺的機會。透過積極承諾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臺灣企業不僅能贏得國際品牌的信任,還有機會一舉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更為可靠的合作夥伴,鞏固在高附加值市場的地位。

結論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雖然讓國際政策出現波動,但全球減碳趨勢不可逆轉。對臺灣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後來居上的良機」——當美國部分企業可能因政策放鬆而減弱力度時,臺灣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會,以更高標準的碳盤查和永續承諾,鞏固其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永訊智庫作為碳盤查系統的領導者,能為臺灣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從數據收集到報告生成,全面滿足需求。

立即點此了解更多,探索如何透過永訊的雲偵碳系統輕鬆完成碳盤查,為您的企業鋪平通往永續的道路!

參考資料:
不甩全球暖化 川普政府再度退出巴黎協定-UDN 聯合新聞網,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