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碳費指南】企業如何透過自主減量計畫,將碳費從 300 元降至 50 元?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上路,碳費制度已成為台灣企業必須正視的營運成本項目之一。凡是屬於政府列管的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業、燃氣供應業與製造業,且年度溫室氣體直接或間接排放達 2.5 萬公噸 CO₂e者,將需繳納每噸最高 300 元 CO₂e 的碳費。 面對碳費壓力,企業若欲降低繳費金額,關鍵在於提出並通過「自主減量計畫」,即可適用每噸 50 元或 100 元的優惠費率。本文將說明如何透過系統性規劃與申報,自主減量計畫不僅合法節省支出,也有助於企業長期淨零佈局。

Pay Carbon Fee

自主減量計畫是什麼?

根據《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企業可在每年 6 月 30 日前向環境部申請自主減量計畫,若申請獲核准,則該年度可適用優惠碳費費率。根據採行減量策略類型不同,可對應:

  • 費率 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50 元 / 噸 CO₂e
  • 費率 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100 元 / 噸 CO₂e

若未提出計畫,則會按一般費率 300 元 / 噸 CO₂e 計算碳費。

申請計畫怎麼寫?

要成功獲得優惠費率,企業需提出詳盡的「自主減量計畫書」,內容應包含下列關鍵資訊(依據環境部公告格式)。

  • 事業基本資料與排放邊界說明:說明廠區配置、生產流程圖、主要產品產量與製程。
  • 盤查基準與目標期間設定:可追溯至 2021 年起,至目標年(2030年),涵蓋完整的中期減碳藍圖。
  • 歷年排放數據與預估排放趨勢:需列示範疇 1、2、3 的排放源、原燃料使用量、外購電力等資訊。
  • 擬定採行的減碳措施與效益計算:包含節能設備汰換、製程優化、再生能源導入等,並明確計算預期減量成效。
  • 執行進度與預算規劃逐年列出預期完成進度、投入預算與查核機制

從以上規範之內容可以看出,環境部明確要求申請者詳實說明現況與未來規劃,以利追蹤進度與核實減量成果。

選擇減碳策略:行業別 vs. 技術標竿

為了在計劃書中提出具體的、符合規範的減碳策略,企業須依據自身條件選擇適用的減量路徑:

「行業別指定」削減率(費率 A:50 元 / 噸)

  • 適用對象:鋼鐵、水泥、電子、食品等傳統與製造業。
  • 減量目標(2030 年相較基準年 2021 年):例如,鋼鐵業須達成 25.2%、水泥業 22.3%、其他行業 42% 的削減率
  • 特點:依據產業特性訂定標準,彈性較小但門檻明確。

「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費率 B:100 元 / 噸)

  • 適用對象:具備再生能源、生質能、碳捕捉與負碳排技術者。
  • 特點:採先進技術驗證,須提供科學佐證(如 LCA 或第三方查證報告),較具挑戰性,但費率優惠較大。

名詞解釋:削減率 —— 指在基準年(2021年)與目標年(2023年)期間,利用各種措施減少碳排放的比例。

審查與查核:減碳承諾需兌現

環境部對於申報計畫採「事前審核、事後查核」制:

  • 申請後經審核通過,會核定減量目標、措施、費率級別與查核方式。
  • 每年 12 月底前,主管機關會針對前一年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查核,若發現未達標或違規,將恢復 300 元一般費率,甚至追繳差額。

因此,企業應建立內部減碳追蹤機制與調整預案,確保如期達成承諾,避免稅負增加。

結語:轉碳費為競爭優勢,從申報開始

碳費制度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當前進行式。企業若單純繳費不減碳,將面臨高額支出與品牌風險。透過自主減量計畫,不僅可有效節省碳費開支(從 300 元降至 50 元),更可建立穩健的淨零轉型基礎。

這不只是節稅工具,更是企業邁向綠色競爭力的必經之路。現在就開始規劃、啟動申請,讓碳費不再是負擔,而是創造價值的轉機。

永訊智庫作為碳盤查系統的領導者,能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協助面對碳費列管的企業從數據收集到報告生成,全面滿足碳管理需求。

立即點此了解更多,探索如何透過我們的GHG系統輕鬆完成碳盤查,為您的企業鋪平通往永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