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er 永續管理系統免費版上線

立即註冊

最新消息

「溫室氣體」有 10 個結果

所有類別

2025-08-27

碳交易、碳權!國際交易市場的5大趨勢現況|2025 ICAP ETS Report

全球運作中的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
2025 年是《巴黎氣候協議》通過的 10 週年,可全球氣候日益嚴峻:2024 年的平均氣溫首次超過工業化前水準 1.5°C以上。面對此挑戰,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成為各國推動脫碳的重要工具。國際碳行動夥伴關係(ICAP)發布的《2025 年排放交易全球狀態報告》提供全球性的趨勢洞見,涵蓋世界 38 個運作中的 ETS 系統,其覆蓋全球 23% 的溫室氣體排放(約 12 GtCO₂e),並影響全球三分之一人口與 58% 的 GDP。這份報告不僅追蹤全球趨勢,包含正在擴張的新興市場、各國 ETS 的價格波動、各國 ETS 產生的額度如何使用,最後也強調 ETS 在淨零轉型中的作用。
截圖 2025-08-12 下午1.30.52

2025-08-13

溫室氣體盤查 X 數位轉型實戰課程,最高補助十萬!協助提升碳盤查效率

經濟部補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永訊智庫「碳盤查數位化實戰:企業碳盤查效率升級指南」課程,符合「 30 人以下數位轉型培力課程補助方案」! 符合資格者補助上限每人 1 萬元,每一家申請上限補助 10 萬元。
ISO 14064 vs GHG Protocol

2025-07-30

企業碳盤查選哪一套?ISO 14064 vs GHG Protocol 解析與使用建議

企業準備開始溫室氣體盤查,卻發現有兩套主流國際準則:ISO 14064 與 GHG Protocol。哪個才是台灣法規要求的標準?哪個又更適合內部碳管理與永續報告書揭露?如果你是負責盤查或撰寫永續報告書的承辦人,這篇文章將一次釐清兩者的差異、搭配使用方式與最新IFRS S2趨勢,幫助你不僅符合法規,還能強化國際溝通與減碳行動策略。
環境部門牌

2025-07-23

四類行業還不清楚如何盤查嗎?環境部全新試算工具、碳盤查指引出爐!主要有哪些幫助?重點全整理

環境部承接今年三月擴大碳盤查公告的政策方向,於 7 月 14 日進一步發佈四種行業的溫室氣體盤查指引,涵蓋服務業、運輸業、醫療機構與大專校院;此外也提出了碳排放量的試算工具,協助事業初步計算碳排放量。這項更新對受納管的事業來說可以說是一大福音,大幅降低了執行盤查作業所需的行政成本。本文將帶您一同揭曉該資訊的所有細節。
關稅

2025-04-16

關稅政策說變就變!從川普關稅學會企業減碳的生存準則

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揭示政策風險本質,面對以 CBAM 為首的碳關稅即將上路,企業唯有做好準備,才能在變局中穩住競爭力。
Pay Carbon Fee

2025-03-21

【2025 碳費指南】企業如何透過自主減量計畫,將碳費從 300 元降至 50 元?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上路,碳費制度已成為台灣企業必須正視的營運成本項目之一。凡是屬於政府列管的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業、燃氣供應業與製造業,且年度溫室氣體直接或間接排放達 2.5 萬公噸 CO₂e者,將需繳納每噸最高 300 元 CO₂e 的碳費。 面對碳費壓力,企業若欲降低繳費金額,關鍵在於提出並通過「自主減量計畫」,即可適用每噸 50 元或 100 元的優惠費率。本文將說明如何透過系統性規劃與申報,自主減量計畫不僅合法節省支出,也有助於企業長期淨零佈局。
環境部最新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已上線,應避免使用舊版6.0.4! - visual selection (1)

2025-02-26

環境部最新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已上線,應避免使用舊版 6.0.4!

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企業在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時,使用正確的排放係數至關重要,確保企業碳盤查數據合規、準確無誤。
永訊智庫_新增500家企業列強制碳盤查

2025-01-10

新增 500 家企業列強制碳盤查 2030 年減碳目標最高 30%

台灣 2030 減碳新目標,為較基準年 2005 年減量 28% 加減 2 個百分點,同時也擴大應碳盤查登錄對象
圖:溫室氣體盤查登錄現況分析

2024-12-20

環境部擴大強制碳盤查:化挑戰為低碳轉型契機

環境部預告第三波強制碳盤查名單,本文將解析新規細節與應對建議,幫助提升競爭力與實現永續發展的契機。
截圖_2024-05-27_下午1.49.21

2024-06-03

從碳焦慮到碳管理:一站式溫室氣體盤查解決方案

面對全球碳減排壓力,特別是中小企業,在資金與人員資源的限制情況下,有效的碳盤查與管理尤為關鍵!通過一站式碳盤查軟體,從盤查到淨零排放,協助企業確實掌握並減少碳排放。簡化碳管理流程、提升數據處理的精確性和效率,一同面對碳管理挑戰、抓住低碳轉型的機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