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 碳捕捉技術:企業減碳採購前必知的漂綠風險

隨著全球淨零排放壓力持續增長,企業紛紛尋求各種減碳技術來達成 ESG 目標。其中,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因其「直接處理二氧化碳」的特性,成為許多企業關注的焦點。然而,近期國際間對這項技術的爭議不斷升溫,企業在考慮採購 CCUS 技術前,必須深入了解其潛在風險,避免落入「漂綠」陷阱。

CCUS 技術

一、CCUS 技術的政策推動與爭議

近年來,各國政府積極將碳捕捉技術納入國家減碳策略。日本政府全力發展碳捕捉技術作為減碳對策的策略,將其視為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工具。同時,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也提出「減碳旗艦行動計畫」,將 CCUS 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希望能夠協助國內難減排產業達成減碳目標。

然而,在政策推動的同時,國際上對 CCUS 技術的質疑聲浪也愈來愈高。在 COP28 氣候峰會上,雖然達成了「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的歷史性共識,但專家們警告,過度依賴碳捕捉技術可能會延緩真正必要的能源轉型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能源業務中心主席伯恩斯(Maurice Burns)提出,太陽能、風能、電池已經有利可圖,需要加速發展。我們確實也需要氫能、碳捕捉技術,但過度注重會使能源減碳的方向失焦

目前也出現了一些企業的立場轉變,例如 Climeworks 和 Heirloom 等碳捕捉技術公司近期與油氣產業合作,倡議碳捕捉技術的「永久儲存在地下」概念,但這樣的合作模式也引發了對技術本質的質疑。

CCUS技術的政策推動與爭議

CCUS 技術的政策推動與爭議

二、什麼是 CCUS 碳捕捉技術?

2.1 技術基本概念

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原理是直接從大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然後將其利用為其他產品的原料,或是注入地下岩層進行長期封存,防止其排放到大氣中。

2.2 主要應用領域

CCUS 技術被視為「難減排產業」的潛在解方,特別是在鋼鐵、水泥、石化等以低碳減量生產為主要目標的產業。這些產業由於其生產過程必然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傳統的節能減碳措施效果有限,因此被認為需要依賴碳捕捉技術來達成減排目標。

三、為何 CCUS 技術備受爭議?

3.1 「虛假解方」的質疑

國際組織「國際石油變革」(Oil Change International, OCI)直接指出,CCUS 技術是「虛假解方」,因為它容易應用不當。許多被捕捉的二氧化碳被「再利用」注入油井中以開採出更多石油,例如美國有 14 個碳捕捉計畫都用於開採更多石油。

科學與環境健康網絡也指出,每1噸注入油井中的二氧化碳會產生 2~5 噸的二氧化碳,這反而會加劇氣候危機。

許多國際學者也認為這項技術被過度包裝,實際上無法提供真正有效的氣候解決方案。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技術本身的侷限性,以及它可能成為化石燃料產業繼續營運的藉口。

此外,還有社會反彈與安全疑慮的問題。美國愛荷華州的居民擔心輸送二氧化碳的管線通過地下可能會引發地震、汙染,造成健康與安全問題。

3.2 技術效益不如預期

IPCC 將碳捕捉技術視為減排選項中昂貴且無效的選項。更關鍵的是,實際減排成果微乎其微——目前全球的碳捕捉技術僅捕獲 0.1% 的排放量。

四、企業採用 CCUS 技術需要注意什麼?

4.1 風險評估

企業在考慮採購 CCUS 技術時,必須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在成本效益、實際減排效果風險等方面,都是企業必須審慎檢視的關鍵。最重要的是漂綠風險。企業必須避免採購那些看似環保、實際上卻無實質減排效果的技術方案。這不僅會浪費企業資源,更可能損害企業的 ESG 聲譽。

4.2 替代方案與未來趨勢

相較於問題重重的 CCUS 技術,企業有更多成熟且有效的減碳選擇。再生能源優先策略是目前國際共識,COP28 設定了 2030 年再生能源增加兩倍的明確目標,顯示再生能源才是減碳的主流方向。

從台灣政策方向來看,2050 年電力配比規劃中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 60~70%,遠高於包含碳捕捉技術的火力發電比例。這明確顯示了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

五、結論:理性看待 CCUS 在減碳策略中的角色

CCUS 技術雖然在理論上具有減碳潛力,但從目前的發展現況來看,它並非企業減碳的萬靈丹。建立多元化減碳策略才是關鍵,企業不應該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單一技術上,而應該採用多種技術組合來降低風險並提高減碳效果。如此一來,企業才能真正避免落入「漂綠」陷阱,達成實質的環境效益與永續發展目標。

企業的減碳之路需要的不是炫目的新技術包裝,而是穩健、有效、可驗證的實際行動。在這個過程中,理性評估每一項技術的真實價值,將是企業邁向真正永續發展的關鍵。

參考資料

  • 《【資訊圖表】日本錯誤的淨零解方:碳捕捉與封存》— 環境資訊中心,2025 年 06 月 06 日
  •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環境資訊中心,2024 年 03 月 12 日
  • 臺灣 2050 淨零路徑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相關文章

1701933978048

2024-05-27

提升競爭力與永續經營的必勝策略:「數位✕永續」雙軸轉型

若想贏在未來,企業需要有能力透過數位技術實現永續解決方案,據研究顯示,實施雙軸轉型的企業未來表現強勁的機率為其他企業的 2.5 倍。本文將探討如何結合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提升競爭力,並分享具體案例和實施策略,幫助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A man signing a doc for withdrawing from Paris Agreement

2025-02-07

川普再度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卻是臺灣企業「超車」大廠的絕佳時機?!

2025 年 1 月 20 日,隨著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政策宣佈,全球減碳行動受到了重大影響。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減少對氣候協定的承諾,不僅削弱了國際合作的協調性,也讓部分國家和企業可能放鬆減碳力度。然而,供應鏈壓力並未因此消減,尤其是歐盟等地仍對碳排放管理有著嚴格要求,全球品牌和採購商仍需要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維持高標準的碳盤查能力。
【每週 ESG 趨勢追蹤】最新永續動態一覽 0309-0316

2025-03-16

【每週 ESG 趨勢追蹤】最新永續動態一覽 0309-0316

本文提供了2025年3月10日至3月16日期間的最新ESG新聞,涵蓋了對台灣企業有潛在影響的國際動態。由於缺乏特定針對台灣公司的近期新聞,我們建議公司密切關注歐美ESG政策的發展,並考慮其對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的影響。透過這些資訊,公司可以更好地制定ESG策略,提升競爭力並吸引投資者。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與其他與會者在《氣候變遷因應法》兩周年座談會合影。

2025-04-30

從川普退出巴黎協定,到臺灣定錨 2050 淨零,企業供應鏈減碳的新著力點是?!

2025 年初,川普聲稱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看似削弱全球氣候治理共識,事實上,ESG 早已成為國際頂尖企業的經營文化。而臺灣也在此時定錨未來 —— 賴清德總統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舉辦的會議中明言,臺灣 2050 淨零目標不會隨國際政局動搖。 更值得關注的是,環境部預計於 2025 年中,正式公告碳封存規範,這將會是企業供應鏈減碳與範疇三管理的轉捩點。本文為您解析企業應該如何掌握這場轉型良機!